&esp;&esp;没有大罪,只有小罪的大族,只以罚款告知,没有一棒子打死。
&esp;&esp;除贱为良,只肃清豪强,逼迫大族放田放奴。
&esp;&esp;不论别人如何去定义,在李瑄心中,草菅人命、鱼肉乡里、欺男霸女者,既为豪强!
&esp;&esp;让文武百官放下心,毕竟他们才是最大的士族群体。
&esp;&esp;豪强中,首恶伏诛,家人流放西域。
&esp;&esp;最终,元氏、韦氏等家族被皇甫曾定义为蓝田县的豪强。
&esp;&esp;在最后的审讯的时候,皇甫曾在公堂上向元氏等家主说道:“你们可认罪行吗?”
&esp;&esp;“你真是清白啊!但天下又有几个蓝田县。”
&esp;&esp;韦氏家主发出不甘心的声音。
&esp;&esp;意指偏远的地带,官吏会被豪强大族收买,永远也不可能完成除贱为良。
&esp;&esp;只恨自己的家资在蓝田县,否则绝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&esp;&esp;“能跟随雄才大略,如尧舜一样的君王,天下的蓝田县比比皆是。你们这样的豪强,当承担这样的结果。”
&esp;&esp;皇甫曾回答道。
&esp;&esp;李瑄改变许多文人的思想。使他们愿意向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方向前进。
&esp;&esp;如韦氏家主这样定性为豪强的人,最后审讯过后,还要交给大理寺复审,才能判除死刑。
&esp;&esp;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,他们死不承认也没用,只能骂骂咧咧地签下认罪状。
&esp;&esp;仅仅一个月时间,蓝田令皇甫曾将黄金、豪强资产、罪状文书、除贱为良文书、安置文书等文件一并送往朝廷。
&esp;&esp;这是第一个彻底完成除贱为良的县。
&esp;&esp;李瑄非常欣赏皇甫曾的效率,夸赞皇甫曾为当代杨震。
&esp;&esp;并让大唐月报的记者去采访皇甫曾,登录下一期的大唐月报。
&esp;&esp;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仅是关中地区,就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。
&esp;&esp;比如关中的岐山县。
&esp;&esp;和蓝田县的情况类似,豪强们聚集在一起商议过后,拿着一包金子去贿赂岐山令。
&esp;&esp;一个时辰后,岐山县的便衣锦衣卫看着豪强笑容满面地从县衙走出,金子也不在了。
&esp;&esp;这代表县令没有忍住金子的诱惑,仗着自己不在京兆府地区,以为能瞒天过海。
&esp;&esp;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
&esp;&esp;李瑄得到廖峥嵘的汇报后,立刻派遣殿中侍御史钱起带属吏在天策卫的保护下彻查岐山令。
&esp;&esp;不久后,钱起向李瑄汇报,岐山令收取豪强黄金五斤,玉佩一枚,金龟一个。
&esp;&esp;同时,岐山令准备帮助岐山豪强隐瞒耕地、农奴、佃户,谎报除贱为良。
&esp;&esp;李瑄大怒,下令将岐山令押送至长安,立刻处死在东市,震慑宵小之徒。
&esp;&esp;再任左拾遗李嘉佑为岐山令,继续收拾岐山县的除贱为良。
&esp;&esp;李嘉佑是天宝七载,李瑄改革科举时的进士。
&esp;&esp;同时,将岐山令之事,也作为下月大唐月报的头版头条。
&esp;&esp;无独有偶,在岐山令因收受贿赂落马的时候,京兆府北部的三平县向朝廷禀告除贱为良的结果。
&esp;&esp;但李瑄对三平县交出的成绩很不满意,与蓝田县相比差太远,连一个豪强都没抓住,而且释放的农奴和佃户,以及得到的耕地,只有蓝田县的十分之一,怎么可能?
&esp;&esp;李瑄相信一个县令能整饬一县,压制豪强。
&esp;&esp;但不信一个县的豪强大族只能释放这一点土地。
&esp;&esp;遂让廖峥嵘暗中调查。
&esp;&esp;锦衣卫回馈的消息是三平令名声一般,不是那种呼声很高的县令。
&esp;&esp;而且百姓对三平的豪强王氏、李氏敢怒不敢言。
&esp;&esp;农奴消失不见,锦衣卫难以打探,但从佃户找到蛛丝马迹,豪强大族依旧田连阡陌,籍外之田比比皆是。
&esp;&esp;李瑄没有什么废话,再派遣裴晃为监察御史,让他到三平县彻查。
&esp;&esp;不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