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其实很疑惑,他一心想教导好太子,掰正太子一些不好的作风,将恶习扼杀在摇篮里。可为何每每都事与愿违,太子总能找到论点来反驳他,偏偏反驳的话竟还让他无法反驳。是他错了吗?
“殿下说的也对,但所谓“玩物丧志”何人不是从偶尔玩玩开始?若不在萌芽之时制止,往后越演越烈又要如何矫正?”
对此李承乾能有什么办法,只能说思想维度不一样,两人不在一个频道上。
他感叹:“于先生,你注重的是学习,可是在学习之外,还有生活呀。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,我是人,不是神,所以我也需要。更何况这是模型,不是玩物。”
于志宁摇头:“虽是模型,但与玩物也无甚差别。”
“差别可大了。玩物只是玩物,但模型不同。你看看它,这个水车是立轮式。立轮式是我提出来的设想。每每看到它,我就会想到这段时间与姜照一起搞出来的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,会想到一者对百姓之功,对大唐之功。
“想到如今臣民的日子越来越好,我瞧着心里就欢喜。我心情好了,学习也更有动力。这也能督促我往后更用心弄出更多对百姓有利的东西来啊。所以,先生,这等惠利天下之举,你们不应该说教我,而应该夸夸我才对。”
李承乾觉得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的功劳无人可以反驳,提到这点,于志宁总没话说了吧。哪知于志宁担忧更甚。
太子殿下素来喜夸不喜贬,好听奉承恭维之言。闻得夸赞便洋洋得意,闻得批判便怒气冲冲。这点最是让他们担心。
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。作为帝王,更该如此。李承乾虽非帝王,却是储君,日后是要承继大统,登顶皇位的。如此做派,他日岂非容易被谄媚之人左右,变成宠信奸佞小人的昏君?
想到此,于志宁又忍不住了:“筒车水车之事,殿下做的确实不错。但万不可自觉做出了一点成绩,有利于民便骄傲自满。殿下为储君,当时时自省,谦虚谨慎,见社稷百姓放在第一位。今日做好了,该想是否能做得更好。”
李承乾:???
于先生啊,我不就说了个让你夸夸我?你夸我两句会死吗!你是怎么又拐到说教上的!
李承乾已经服气了,他居然产生了“于志宁,不愧是你”的感觉,大约是“前车之鉴”历历在目,对此居然一点都不意外。
陆德明孔颖达就更不意外了,他们甚至暗自点头,十分赞同于志宁所言,似李承乾这一有点功绩便大肆夸耀,趾高气扬的性子,他们也是看不惯的。这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也便罢,可这是储君啊。这怎么行!
一人张了张嘴,正打算接上于志宁的话语,李承乾已然抢了先。他嘴角一勾望向于志宁,行吧,本来还打算看在你是我先生,每次功课教导也算用心的份上好好跟你说话。但你既然不想好好说,那就别说了。
“于先生,请问何为一点成绩,何为很多成绩?若我为百姓所做只是一点成绩,那何人是很多成绩?古往今来,哪个太子做到了?于先生从前与我说的那些贤能者有吗?”
于志宁张着嘴,突然哑声。
因为他发现,不论是高转筒车还是水转翻车,都可说一句功在社稷,利在千秋,更别提土豆更是千万年难遇,能活万万人,说句是天下百姓的活菩萨也不为过,若再加上此前推广于民,成为百姓一计谋生的西红柿与腐竹豆皮等物……
更别提,殿下前阵子才智斗突厥人,一举戳穿突厥人的阴谋,安抚百姓,使全程民心所向。
试问这等政绩,别说古往今来的太子,还是只有六岁的太子,便是将天下众多帝王全部算上,又有几人能有?贤能者?谁比得上他贤能?
对于这些,于志宁是钦佩的、欢喜的,更是欣慰的、自得的。这样的太子是他的学生啊。是他于某人的学生啊。往后史书传笔,太子是千古一帝,他就是千古一帝的帝师。
也正是因此,正是因为李承乾不一般。他们做老师的更应该严格教导,务必不能让其变成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。这是大唐未来的日月之光啊,怎么能出一丁点差错呢?
所以凡是会让太子懈怠,会使得太子走上歧途的东西他们都需要制止,将一切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。绝对不能让太子沉迷玩物,更不能让太子沉浸在自己的功绩里,自命不凡,只愿意听奉承谄媚夸赞之言,而听不得劝导规训与批评。
若太子稍有闪失,若太子养成恶习,毁了大唐这么一个万丈紫微星,便是他们这些做老师的失职,他们万死难赎其罪。
好版主